2022年,是我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诞辰130周年。为进一步加强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学习与研究,深入理解“活教育”的时代意义,助推教师专业成长,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和2022年学会工作安排,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委托南京市鼓楼幼儿园承担本年度网络在线送教送培公益展播活动。

  南京市鼓楼幼儿园由陈鹤琴先生举办,在百年办学的历程中,鼓幼在“活教育”思想的引领下,继承与发扬科学实验的研究精神,持续开展教育实践研究,其成果“幼儿园单元课程的实践建构—陈鹤琴活教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首届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儿童文化视野下幼儿园环境变革的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1月25日上午,鼓幼以“让儿童对话环境”为主题,为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的会员们送上了精彩的学术大餐。

  中班学习活动:小小管道探索家

  活动在中班学习活动《小小管道探索家》中拉开序幕,曾获江苏省幼儿教师优秀教学活动一等奖的崔萌萌老师,采用小团体活动的形式,以户外管道建构区为主要活动地点,以幼儿园环境为支持空间,共同探究建造管道直立拱门的方法与实施路径。活动中,孩子们借助生活经验、网络资源、小组讨论等方式,利用管道建构区、泥巴区、柿子林等资源,使用拼插、连接等方法建造管道拱门,展现出主动探索、仔细观察、大胆推测、积极表达的良好学习品质,陈鹤琴先生倡导的“儿童教儿童”的教学原则处处显现。

   

  崔萌萌老师还将儿童的行动过程、问题的导向延伸、教师的支持策略等进行了系统归纳,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和线上观摩教师进行了分享,帮助观摩者理解活动的全过程及教师在儿童学习活动中的支持作用。

   

  课程故事:孩子们的泥巴乐园

  基于儿童兴趣生发的课程,可以让班本课程更具有生命力。张倩老师以中班“泥巴乐园”课程故事册为例,和老师们分享了孩子们遇见“泥”、寻找“泥”、接近“泥”、欣赏“泥”、伴着“泥”,爱上“泥”的过程,让线上的老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游戏精神支持下的环境资源与儿童游戏。

   

  微型讲座:活环境、活儿童、活课程

  鼓幼的校园中的柿子林是课程资源之一,今年的柿子树硕果满枝头,引起孩子们特别的兴趣。曲敏老师围绕“柿子熟了”展开的单元活动,从儿童生活促发、单元活动的预设、小团体活动实践、儿童的表达表征几方面介绍了活动的生成过程。她从掉落的柿子开始,分享了小中大班的孩子们从不同角度认识柿子、利用多种工具采摘柿子、借助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制作柿子饼、柿子酱、柿子干、柿子肥、以及各种催熟实验、称量比对、艺术表达等过程,将陈鹤琴先生“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的教学原则进行了深入解读,凸显了“活”环境的课程价值。

   

  园本活动的班本化实施,彰显出单元活动的弹性与个性,从班本活动走向生本活动,更是单元课程理想的教育样态,需要更加赋权儿童、支持儿童,教师更加关注每一个儿童,支持他们有意义的学习,在“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中师幼互学,共生共长。

  专题讲座:让儿童对话环境

  省特级教师、鼓幼副园长何凯黎以《让儿童对话环境》为题,向线上老师分享了鼓幼利用环境的“活教育”实践。她从陈鹤琴先生《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论幼稚园的环境布置》开始,围绕支持儿童探究环境、促发儿童创造环境、鼓励儿童对话环境三个方面,介绍了“让儿童对话环境”的三大策略。她指出教师要有让儿童的主动参与环境的敏感性,要善于捕捉儿童的兴趣、创造儿童表达的机会,要借助班级日志、儿童日记、调查记录、游戏计划等多种方式关注儿童表达,创造儿童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机会,增强儿童与环境之间的互动,从而打造富有童趣、轻松自在、愉悦活泼、具有美感的创意空间,最终构建富有儿童文化的真环境。

   

  展播活动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幼儿园的高度关注,众多幼儿园组织教师集中收看线上直播,两个半小时的直播点击量达3.44万。为满足因工作需要未能参与学习的教师需求,展播延期了一周线上回放,点击量又达5.2万。公益展播拉近了分享者与学习者的距离,帮助老师们在厘清环境与儿童发展关系的同时,感受到陈鹤琴教育思想的博大精深。

  希望今后有更多园所加入陈鹤琴教育思想的研究和“活教育”的实践,在学习与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尊重幼儿并支持其有意义地学习,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入领悟、深耕实践,不断提高保育教育质量,助推每一个孩子活泼泼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