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是一项既具有专业性又需要爱心和耐心的工作,让教师拥有专业自信、获得专业成长,对于他们体验职业幸福、树立专业信念至关重要,也是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保证。由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主办,南京市鹤琴幼儿园承办,面向全省开展了主题为“‘活教育’成就‘活教师’”的网络送教公益活动。
南京市鹤琴幼儿园创建于2016年9月,是南京市建邺区教育局与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合作开办的公办幼儿园。该园秉承着教育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为办园指导思想,建设“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活教育文化,强调开放合作、活力有爱。基于该园开放合作的园所文化,积极辐射活教育思想,观察评估、课程开展等优质资源及时在线下和网络上开放共享。2018 年成为首批省级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园,2020 年创建为省优质园,2021年获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2022年 “成就活教师”项目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园长助理杨柳老师围绕新时代“活教师”成长的实践探索,揭秘“活教师”成长的背后是“活教育”生态,是赋权赋能,灵活创生的课程实施生态;是问题导向,积极活跃的园本教研生态;是开放合作,活力有爱的园所文化生态。结合对不同工作年限,不同职位的老师的采访,杨柳老师总结出“活教师”是在教育实践和反思中成长的,在岗位的锻炼下成长的,“活教师”的成长还伴随着自我突破。
教研组长颜安老师从一名儿童研究者的个人成长历程角度,阐述了为什么“活教师”要从研究儿童起步,剖析了儿童研究者的成长历程,分享了儿童研究者的成长收获。从研究儿童起步,让老师们对儿童的理解更加系统全面,对儿童行为表现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对儿童的教育更具目的性、灵活性,也更关注适宜性。
保教组长田浦老师就“活教师”在班本化课程实践中成长这一话题,从鹤琴幼儿园如何理解“班本化课程”、教师如何在班本化课程实践中成长、“活教师”的成长收获三个方面进行分享。阐释了鹤琴幼儿园开展年级组支持下的班本化课程实践的目的和原因,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揭示了教师是在赋权赋能的班本化课程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开展创造的实践,不断形成研究的态度。
党支部副书记、园长助理徐悦老师,从管理的角度,阐释了幼儿园“活管理”的模式对“活教师”成长的支持和帮助。从如何培养“活教师”、培养“活教师”需要什么样的管理、“活管理”的理念和做法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徐老师结合实际的管理案例,生动地分析了我园“活管理”强调底线管理、全员管理、向上管理。
展播活动得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幼儿园的高度关注,众多幼儿园组织教师集中收看线上直播,点击观看累计近万人次。公益展播拉近了分享者与学习者的距离,宣传和辐射了陈鹤琴先生“活教育”的思想。希望今后有更多园所加入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研究中和“活教育”的实践中,在学习与落实《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精神的过程中,不断切实落实“活教育”理念和思想,不断培养“活儿童”,成就“活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