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字工作法”推进家园共育协调发展

  徐州市泉山区教育体育局

【摘要】
     
徐州市泉山区立足于区内幼儿园、家庭、幼儿的实际情况,从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成长的角度出发,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实施了“乐”“合”“和”三字工作法,帮助区内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家园共育理念、形成良好的家园共育制度,同时推进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

【关键词】

  幼儿园;家园共育;科学育儿;教师发展

  

    泉山区是徐州市主城区之一,面积110平方公里,下辖14个街道办事处、114个社区,常住人口72万。现有注册幼儿园64所,其中省优质幼儿园53所,占比82.8%,所有注册幼儿园均实行独立法人制。在园幼儿15708人,专任教师131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比100%;教师资格证持有率100%,幼儿园“二教一保”达标率100%,各类人员持证上岗率100%;全区共559个班,班额达标率100%。在家园共育建设方面,我们通过三个字工作法实施,分别是“乐”“合”“和”,也叫“乐呵呵”工作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乐”让家园共育乐在其中

   1.坚持倡导“乐教育理念”
    
我们坚持倡导“让每一个生命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努力让泉山每一个幼儿都快乐成长,乐在校园。为此,我们确立了“乐教育”的基本目标,即培养孩子的性格是乐观的,孩子的状态是向上的,孩子与人交往是主动的,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是和谐的,共同教育孩子的过程是坚持的,最后的结果是家园双方相互满意的,让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员都能感受“乐”的氛围,做一名乐娃、乐师、乐爸、乐妈。

  2.全面打造“乐教育环境”
    
我们坚持抓好“三香校园”主题工程建设,努力打造家园共育的“乐教育环境”。一是抓好园香工程建设,  按照课程游戏化要求,打造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的多元化、生态的、自然的、可选择的、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乐不相离的室内外活动场地,让幼儿可以以自己独有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去生活和游戏;二是抓好书香工程建设, 丰富幼儿绘本、专业书籍、家教书籍的投入,创设利于幼幼互动、师幼互动、亲子互动有效的阅读环境,适时举办“图书漂流”“家长好书推荐”“好书分享会”“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实现三位一体共同成长。三是抓好 “饭香工程”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合理膳食,成立由家长代表组成的伙委会,参与幼儿食谱制定、膳食管理。同时,根据课程游戏化精神的引领,在科学审议的基础上,从时间、设备、空间上多重突破,为幼儿打造愉快、适宜的自主进餐环境,开展利于幼儿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快乐进餐活动。

  3.探讨开设“乐教育课程”
    
我们提倡幼儿园组织多层审议课程资源;审议一日活动的安排是否科学有效;审议室内外环境是否与幼儿的活动同步生成,是否能够有助于幼儿自主活动获得多样化经验;审议课程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发展特点和需要;是否能更加体现快乐教育、快乐成长的理念。同时,通过开放或半开放式调查、家长座谈等多种形式,形成特有的家长资源,使之成为课程资源库的有机组成部分,让家长参与到课程审议中来。例如,(1)、科技实验幼儿园的科学探索园本课程建设中,家长提供“农科院实验基地”供幼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提供专业的咨询和指导,为满足幼儿认知需求提供了优质的资源。(2)星光第二实验幼儿园结合传统节日开展《幼儿园传统节日特色课程》,让师生、家长在主题活动中乐在其中。让幼儿乐在其中——每个传统节日中幼儿通过了解和体验节日习俗,感受节日文化。如:春节主题中幼儿尝试做鞭炮、贴福字、剪窗花,云龙山庙会主题中,幼儿一起筹备“幼儿园庙会”,做虎头鞋、做拨浪鼓、编草帽等庙会工艺品,和小伙伴一起逛庙会。让家长乐在其中——每到元宵节幼儿园家长秧歌队、家长腰鼓队,会在元宵节民俗展演中为全园师生家长精彩演出。(3)风化街中心幼儿园的老少同乐——端午节亲子包粽子、中秋节亲子做月饼,春节亲子包饺子、清明节亲子做风筝,还有元宵节家长幼儿一起欣赏民俗表演,赏花灯,猜灯谜,欢声笑语,喜气洋洋中共同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4)苏山中心幼儿园的重阳节为有特长的爷爷奶奶们搭建舞台,老人们为孩子表演歌曲、器乐、舞蹈等。通过这些“乐”课程的实施,家长参与的过程中,家长对园所的课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校园的课程对他们来说,是有吸引力的,是投入的,是快乐的,对课程的推进能起到更有效的作用。

   4.努力塑造“乐教育团队”

  我们坚信“心的教育,爱的分享”才能促进孩子快乐成长,所以践行“乐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快乐的教职员工。我们坚持抓好“快乐园长、快乐老师、快乐保育、快乐厨师”四支队伍建设,分析园长、教师、职工不快乐的因素、获得快乐的源泉,多方面给予大家快乐的支持,让教职员工快乐起来,继而在工作中自然营建其乐融融的教育氛围,让孩子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带给每一个家庭快乐的辐射。例如我区组织开展了以快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园长沙龙”,组织全区所有园长发挥特长,展示才艺,学习服装色彩搭配,仪表礼仪,做一个气质优雅与学识并存的园长。利用假期带领骨干老师进行拓展训练,在郊外自己动手制作美食,更好的促进老师之间关系,为开展工作提供有利条件。组织开展保育员、厨师“削苹果”“包饺子”趣味技能评比等。许多园所还把“快乐体验”的队伍扩展到家长,让家长们参与进来,使“乐教育的团队”更加完整。

  二、“合”让家园共育合作共赢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与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两大主要环境,这二者对幼儿的成长都产生着极大的影响。成功的幼儿教育,尤其需要幼儿园与家庭朝着共同的目标,密切配合、互相协调、共同承担。如何开展家园共育让家庭和幼儿园达到共赢的目的,具体分为五个做法:

   1.定期座谈,明确家园共育定位

  为什么要抓家园共育,家园关系的目标是什么?通过与部分园长、教师及家长代表的讨论,我们认为家园共育是适应新现状、实现新目标、解决新矛盾、打造新幼儿园。家园关系的目标是引领、和谐、合作、共赢。通过与不同层次的家长交流,发现两个存在突出的问题,一是家长无力协同教育,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协同教育推进过程中有的一些家长因工作无力参与其中,少数参与其中的又当成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二是家长不愿协同教育,尤其是爷爷奶奶带的孩子,认为孩子的教育主要责任在幼儿园,家庭的任务就是负责衣食住行,对幼儿园邀请参与的教育活动,均以各种理由借口推辞或拒绝,教育意识淡泊,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针对不同群体,我们给予不同定位,制定了家长学校的教育目标,要求家长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新的家教观、新的家长观,为了真正达到双向互动,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交谈等形式,了解家长对家长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同需求,然后请专业人员担任家长学校的老师,他们不仅具有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还有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讲课理论联系实际,内容深入浅出,贴进家长的需求,还帮忙家长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反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加强培训,提升教师沟通技巧

  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反映最多的问题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带,现在的家长越来越挑剔。尤其教师面对的是学历、年龄、工作等不同的家长,当家长对孩子教育方法和方式不恰当时,教师如何指导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传授一些科学育儿知识,让家长认同教师的工作,这是所有一线教师迫切需要了解与掌握的一项技能。因此,我们邀请了专家为教师进行“如何与家长进行沟通”方面的培训,在培训中从教师如何倾听、如何与家长交流表达,让家长认同我们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家长明确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实现家庭教育中新的教育观念与行为的相互渗透、有机融合,更加有效地促进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开展。

  3.换位体验,促进家园科学育儿

  开展有效、有益、有趣的家园共育活动是幼儿园的重要工作。我们注重家长资源对课程的融入,他们的参与可以弥补课程资源的不足,超越教师不熟悉的领域,为幼儿的学习提供保障。我们会邀请各种特长和专业的家长,走进园所,走进课堂,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为幼儿带来生动、专业、别样的体验。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需要寻求教育策略,才能应对组织幼儿活动时不断出现的问题,增强了家长与幼儿沟通的能力,带动家长自身的发展。

  4.创新课程,指导家长专业学习
    
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心理发展水平,家庭需求,组织幼儿园制定了沙龙形式的家长学校课程。例如为小班幼儿家长开设了“幼儿入园焦虑”、“幼儿打人”、“正确看待幼儿说谎行为”等幼儿行为应对课程。为中班幼儿家长开设了“幼儿情绪管理”、“亲自阅读”、“二宝出生家长该如何陪伴大宝”等实时课程。为大班幼儿家长开设了“规则培养”、“如何做一位“慢”家长”、“真正的幼小衔接”等课程;我们依托星光第二实验幼儿园的场地,邀请教育部家庭教育导师汪教授开展“家园共育”体验式培训,让老师、家长通过角色换位,模拟真实情境,共同感受家园合作对于幼儿成长的重要性;我们为全体家长开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课程,通过文本解读,结合幼儿典型性行为的分析,帮助家长聚焦幼儿行为的观察,对幼儿学习与发展具有敏感性,能将幼儿的行为与正在发生的学习联系起来,从而指导家长对幼儿树立合理的期望值,并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和策略追随幼儿,使家教更加有效。

  5.预约谈话,促进家园紧密合作
    
我区幼儿园坚持实施“园长三三约谈日”制度,即每周三的下午3点,家长可以提前打电话与园长预约,园长也可以主动对一些在幼儿教育上存有问题的家长进行预约谈话。在约谈中,园长会倾听家长的困惑或建议,并且及时的给予家长一些专业的解答或者及时的答复家长对幼儿园或者老师的一些建议。通过此项工作机制,更加有效的的促进了家园共育活动的深化开展,使两者之间更加信任、更加紧密。

  三、 “和”让家园共育和谐发展

  为了更好的支持区域内家园共育健康发展,区财政优先考虑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每年有专项资金帮扶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建设,并对每所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的家长满意度进行评估考核,具体做法如下:

  1.加大专项投入
    
2013年起年我区财政投入100万元为全区所有在园幼儿和教师提供免费的幼儿教材和教师工作手册;自2015年起由区教体局全额出资为全区教师订阅《早期教育》(教师版)和《早期教育》(教科研版)(美术版),为每个在园幼儿家庭订阅《早期教育》(家长版),通过每月一刊带领家长解读,让家长通过专业学习知道如何科学育儿,如何提升自身育儿知识。通过这些做法真正实现政府加大投入,分摊教育成本。

  2.科学考核评估
    
每学期将委托第三方随机抽取部分家长联系方式,通过电话访谈和问卷调查对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满意度做调查。依据制定的幼儿园考评细则,对家长满意度在90-100分的幼儿园给以一定的资金奖励,以此鼓励幼儿园在家园共育方面做的更好,对家长的引领更专业。

  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深深的体会到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不仅需要家园双方积极主动,互动融合,还需要家长和老师以完整性的主体意识参与到幼儿教育的活动之中,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在交流、理解、沟通、协调的基础上不断发掘联合双方的优势,才能确保家园共育实现真正的双赢,确保幼儿得到全面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