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幼儿园作为幼儿接触的第一个小社会,其教育质量对于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在幼儿园教育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和应用则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当前以信息化、数据化为载体的资源库成为现代化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支撑,因此,我园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以《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为指导,利用网络附属存储技术(NAS)致力于构建一个高效、便捷、丰富的数字课程资源库,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一、构建幼儿园课程数字资源库的意义与价值

幼儿园课程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蕴含着教师们的实践智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们积累了大量的过程性材料和幼儿活动经验,这些资源对于提升教育质量、提高园本教研效益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一个课程数字资源库,则可以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起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在构建幼儿园课程数字资源库的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必须遵循“以教师为本、以课程为重,服务幼儿发展”的原则,才能够真正体现资源库建设的意义与价值。

1.以教师为本,服务于教师需求

以教师为本,就是服务于教师的需求,为他们提供便捷、高效的资源检索和使用服务。例如我园位于秦淮区中心地带,临近明城墙、夫子庙、秦淮河等文化地标,地域资源丰富。教师在初次利用某一在地资源开展主题时,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这些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书籍等多种渠道。在跟随儿童视角与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这部分原生资源会经过筛选、精简、改编和制作,成为适合当前幼儿经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将会及时收录在幼儿园数字资源库中进行共享。经过几个学期的积累,每个主题就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合集,供有需求的教师进行参考、使用。这样,不仅可以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还丰富了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教育内容与实施途径。目前资源库中已经收录了小、中、大班共22个主题活动资源包、29个班级区域游戏活动资源包,数百个五大领域经典教育教学活动,为教师开展活动和园本教研提供了便利条件。

2.以课程为重,发挥资源库双重作用

以课程为重,就是确保资源库的内容以课程需求为导向,为教师提供有力支持;在教师与资源库的双向交互中,无论是进入资源库的存储行为,还是从资源库中提取资源的行为,都是教师与资源库的互动过程。教师的需要和产生的资源,都要进入资源库中,在筛选与审核后,“沉淀”成为真实、可用的有效资源。

资源库对于课程的支持不应该只限于课程进行时的资料存储和课程实施后的整理归纳,而应该具有超前的眼光,根据预设的课程内容发掘相关的教育资源,为教师的教育教学和课程的实施提前做好铺垫与支架。例如大班幼儿将要开展“博物馆”课程之前,网络管理员就将教研研讨时提到的南京十多个博物馆基本信息整理到资源库中,这样,资源库就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班级课程的开展,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

3.服务幼儿发展,随幼儿活动进度延伸

服务幼儿发展,则是资源库建设的最终目的,我们希望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以“中国泥塑”主题活动中,教师运用智能跟拍设备跟踪记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自主探索(视频画面、语音、文字)。系统及时将拍摄的信息通过人脸识别上传并自动分发至每位幼儿的信息库中,便于教师能及时了解掌握每个幼儿的学习发展状况,并跟随幼儿的发展状况提供适宜的支持策略,通过一段时间的信息积累就能清晰地看到每个幼儿在泥塑活动中的成长轨迹,教师也可以将幼儿的这些成长记录导入至NAS平台中进行全园共享。

二、我园资源库的构建原则

资源库的构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使用、维护、管理,才能够形成良性循环,长期为幼儿、教师、园所的发展服务。在构建资源库的过程中,我们明确了以下原则:

1.存储容量大,能够按需扩展

课程资源库需要存储大量的照片、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存储容量大、能够按需扩展的存储系统。为此,我们选择了企业级硬盘和群晖NAS数据存储平台,确保资源库能够容纳海量的数据,并随着需求的增长不断扩展。

2.教师参与,高度共建共享

教师是课程资源库的主要使用者,也是资源的主要贡献者。因此,我们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中来,共同完善资源库的内容。同时,我们也注重资源的共享,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够方便地访问和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

3.优质资源沉淀,内容高度开放

在构建课程资源库时,我们注重筛选和沉淀优质资源,确保资源库中的内容具有较高的质量。同时,我们也保持资源库的开放性,允许教师根据课程需求自行添加和修改资源。这种灵活性和开放性使得资源库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

4.使用便捷性高,全园覆盖

为了提高资源库的使用效率,我们注重提高资源库的便捷性。我们配置了先进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确保教师可以在园内随时随地访问资源库。同时,我们也对资源库平台进行了优化和升级,使其界面更加友好、操作更加简便。

三、资源库的动态构建与优化

随着教育需求的不断变化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课程资源库。以下是我们在资源库动态构建与优化方面的一些思考与尝试:

1. 各类资源平台的智能化链接

为了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我们积极与各类资源平台进行智能化链接。我们利用群晖NAS中的Cloud Sync插件与百度云、阿里云等网盘进行实时同步和数据交换,确保资源库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资源。同时,我们还利用Python爬虫技术从网络上下载幼儿园常用的PPT模板、节日节气图等资源,并将其整合到资源库中。

2.基于二维码技术,生成资源标识

为了方便教师快速找到和使用资源库中的资源,我们采用了二维码技术为资源生成标识。我们将资源库中的每个资源都生成一个唯一的二维码,并将其张贴在相应的位置或分享给教师。这样,教师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快速访问到所需的资源。

3.制作资源地图,编排资源目录

为了更加直观地展示资源库中的资源分布情况,我们制作了资源地图并编排了资源目录。我们将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进程、线索、探索与发现等内容通过地图的形式展现出来,并在地图上标注出相关资源的位置和链接。同时,我们还编制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览表,将每个资源都按照主题、类型等进行分类和整理。这样,教师就可以更加方便地找到和使用所需的资源了。

4.活用资源库,提升交互体验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库的作用,我们注重提升资源库的交互体验。我们鼓励教师在使用资源库时积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同时,我们还利用资源库平台中的“创建文件请求”等功能向全体教师收集相关幼儿活动中的照片、录音、视频等资料,并将其整合到资源库中供其他教师使用。这种方式不仅丰富了资源库的内容,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资源库的使用效率。

5.面对家长和社区,实现多面服务

除了服务于园内教师和幼儿外,我们还积极将资源库向家长和社区开放。我们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渠道将资源库中的微课内容等推送给家长,方便家长在家中与幼儿共同学习和成长。同时,我们还邀请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到资源库的建设和维护工作中来,共同为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

四、结语

我们的资源库建构工作将坚持“以幼儿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以课程为导向,以技术为支撑”的原则,持续推动课程数字资源库的建设和优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