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发展,教师数字素养成为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近年来,我园遵循政策指引,依托七色羊平台,以前瞻项目为支撑,运用数字化工具,拓展教学时空,共享优质资源,优化课程过程,变革教研模式,积极探索教育数字化在幼儿园的应用,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提供坚实支撑。

一、打造数字平台,拓宽成长路径

1.基于问题导向,建立合作联盟。2019年,我园前瞻项目《基于“学习故事”的幼儿心智倾向发展》取得显著成果,但也面临教师发展路径单一、成果数据分析不足、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为此,我们引进数字化管理平台,与江苏沃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七色羊幼教平台”,构建完整的数据中心体系,形成便捷共享的园务管理与教学资源系统。

2.利用学习版块,提升理论素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指导。我们利用七色羊平台组织教师深度学习,帮助其识别分析幼儿,熟知发展目标,提供有效支持。通过“每周学习、每月展示、每学期PK、每学年分享”的模式,教师专业进步显著。平台还涵盖了幼小衔接、教师标准等理论知识,教师定期进行自主学习与复盘。这些举措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又为园务管理提供了可视化的数据分析支持。


图片1.png


二、优化平台模块,推进课题研究

1.立足实际,增设版块。为深度融合数字化模式与项目研究,我们在七色羊平台中拓展园本特色项目,如学习故事、五谷课程、观察倾听等,并加入家园互动版块。同时,个性化调整周计划、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模块,实现海量资源的共享与互补。随着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我们与南通大学时松教授专家团队合作,共同研发“4321”生成式五谷课程。我们将周计划优化为“师幼55共建式”模式,详案式备课转变为四句话式简案模式,观察记录调整为一对一倾听记录等。为此,我们在平台中再次优化了周计划、日计划版块,并增设了一对一倾听、周五回顾等版块。



图片2.jpg

七色羊电脑端界面图


图片3.png

七色羊微信小程序界面图


2.利用数据,深化教研。为了让项目研究成果更深入直观,我们在平台中利用各类图表来展示幼儿的学习轨迹,尝试解读编码幼儿的学习信息,不断调适课程内容和师幼互动。

一是完善评价模块,提升观察能力。阶段一:初次调整。随着前瞻项目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幼儿心智倾向发展缺乏“学习故事”的量化分析。基于此,我们在平台中优化完善了观察记录和学习故事的设置。①观察记录:我们鼓励教师每周上传四篇观察记录,并进行五大领域的典型表现分析。为更贴合当下的项目研究,我们在典型表现中又增加了八个“心智倾向”关键词:分享、自信、专注、坚持、探究、创造、合作、勇气。②学习故事:以往教师撰写学习故事后在年级组现场研讨修改,现今,平行组教师在平台中的“研讨互动”版块进行实时交流,使观察更深入,研讨更高效。③五谷课程:课程实施时,教师及时在平台中上传五谷课程及学习故事,让课程资源得到更好的共享与存储。

阶段二:再次优化。在4321五谷课程建构的基础上,我们对照关键经验方盘,在学习故事、一对一倾听等版块中增加核心素养分析,帮助教师做到更精准识别幼儿,提供有效支持,及时查漏补缺,促进幼儿五大领域均衡发展。


     图片4.jpg

       半日活动计划                一对一倾听记录


二是依据图表数据,调整工作思路。在基于观察记录、学习故事等内容中指南典型表现分析的基础上,将预设指南与测评指南的柱状图进行对比,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教师按每周本班级,主任按每月本年级组,园长室不定期查看幼儿发展数据分析图,以微调优化各项工作方案。班级:①微调下周课程方案和计划;②回顾被关注幼儿的次数,做到面向全体。年级组:①微调下阶段活动计划;②举行系列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园长室:①微调学期计划;②制定学期重点工作。下面,以建构区专题教研为例。建构区深受孩子们喜爱,但通过对七色羊平台中教师建构区学习故事的分析后,我们发现“建构区”里针对不同年龄层次幼儿的“材料投放、建构方法、支持策略、环境创设”存在共性问题。在教研团队及建构区小专家的带领下,通过全园积木收集——倍数关系分类——按需购买投放的方法,围绕各年龄段幼儿的建构特点、建构目标、建构环境、建构能力、建构作品五个维度进行深度分析研究,形成了环境、幼儿、教师等多种建构活动评价量表,让课程更有深度。建构小专家俞老师也将成果面向全园及联盟园教师展开专题培训,同时申报了县级课题,目前已顺利结题。



图片5.png

指南典型表现达成雷达图


三是融合沉浸教研,提高教研质量。我们将传统线下沉浸式教研转变为线上,鼓励教师在平台中即时分享自己的经验做法。这种线上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教研更灵活,每位教师都能充分表达,主任、组长也能更有效地收集意见,从而进一步优化调整方案,推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教研的改革与发展。

三、巧用信息技术,优化评价模式

   在教育信息化趋势下,我园积极采用信息技术平台优化课程评价,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一月一评、多元评估、整体评估的方式,从质性和量性两方面构建家长、教师和幼儿的多元评价共同体。通过新技术工具如问卷星、钉钉平台、量表等,从资源、沟通、评价等方面入手,创新五谷课程的实施与评价方式。这些工具以图表、数据等形式直观展现幼儿、教师、家长的评价,助力教师精准定位课程推进方向。例如,在大班五谷课程《露营之帐篷搭建记》中,幼儿自评采用柱状图分析学习故事,互评用饼图分析满意度;教师评价则利用七色羊平台统计学习故事和倾听记录,形成五大领域目标评价量表;家长评价则通过钉钉平台、班级小管家收集学习故事,并围绕五谷课程自评表形成数据雷达图。这些举措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高效的支持。

未来,我园将继续埋头深耕,探索园务管理、家园共育、教育教学、后勤工作等更多领域的使用、监测、研究,用更丰富、更专业、更高效、更智能的技术赋能园所高质量发展,助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