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始建于1954年,作为“江苏省首批示范性实验幼儿园”,有着悠久的办园历史,现已发展为“一园六址”的集团办学模式。幼儿园紧跟改革步伐,秉承“追随儿童,做有温度的教育”的办园理念,牢固树立“科研兴园 彰显特色”的办园宗旨,先后荣获全国围棋特色幼儿园、江苏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单位、江苏省幼儿体育与健康教育实践基地、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园、江苏省科学教育综合示范学校、江苏省STEM试点园等多项荣誉。宿迁市实验小学幼儿园积极顺应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趋势,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现代化,探索从“简单运用”迈向“深度融合”,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需要,培养幼儿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自主学习的习惯,赋能教师运用数字化平台促进专业能力的提升,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托底:依托数字化设施提供园所创新动能

2012年,市实小幼儿园旧址兴建,为适应教育现代化需要,进一步达到信息化管理目标,先后投入大量经费建成“校园无死角监控系统”,安装“校园联网一键报警器”,实现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2018年,我园引进希沃触控一体机,添置视频会议办公设施、录播系统等多媒体设备,班级添置投影仪、电脑、平板电脑(iPad),投入使用“师生人脸识别系统”,教师出勤和幼儿入园实现一体化信息管理。目前幼儿园已实现触控一体机等现代化设施设备全园覆盖。

二、保障:利用数字化平台支持幼儿健康管理

伴随数字化升级新机遇,我园积极利用数字化赋能幼儿健康安全管理,围绕《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保育与安全”中的“卫生保健”、“生活照料”、“安全防护”三项关键评估指标,搭建幼儿健康管理体系,纳入幼儿园管理者、教师、家长等不同主体,实现对幼儿生活健康信息化管理、幼儿营养可视化管理、幼儿健康精细化管理与检测、家庭育儿个性化指导与支持。

科学化膳食营养分析。借助江苏省营养膳食软件,根据幼儿膳食营养需要,为幼儿每周在园食谱提供合理建议,在平台提前采购所用食材,并对膳食进行营养分析,利用“阳光直采”、“阳光平台”实现幼儿膳食管理科学化与精准化。

动态化出勤管理评估。动态收集并更新幼儿考勤、晨午检、体检等数据实时上报“江苏省学生健康检测平台”,加强对健康指标、晨午检全日观察、特殊幼儿照料等环节过程性管理,实现数据统一化、智慧化管理,通过可视化图表了解疾病变化趋势,通过数字化方式为幼儿健康成长赋能。

三、创新:借助数字化工具赋能幼儿个性化发展

(一)巧用信息化工具,自主学习促发展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起点,我园着重培养幼儿数字化素养,锻炼幼儿运用数字化工具进行学习的能力,培养良好自主学习习惯,合理运用iPad电脑、希沃白板等进行操作学习。

鼓励自主学习。数字化赋能学前教育,需以发展幼儿数字化素养为导向,借助数字化工具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平板电脑语音搜索相应图片、视频,选择主题,自主探索、发现网络学习资源。借助数字化工具,激发了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中,教师使用微课视频、各种儿童学习或游戏App、动漫等,让学习、体验的方式与过程更有趣味性,也给予了幼儿更多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活用信息化平台,家园共育同发力

1.信息化平台运用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各类教育应用平台应运而生,为帮助幼儿、教师及家长选择科学、适宜、合规的平台,我园自去年开始尝试使用学前教育信息化平台,建构家园共育系统、观察评价系统、课程建设系统。从减负增效、专业赋能、数据驱动把握技术与教育融合的适度性,切实助力我园各项板块工作的开展,推动我园智慧化建设和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幼儿成长留迹。上传孩子在园生活、游戏的情况,平台自动生成脉络清晰的成长档案。教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真实还原幼儿活动现场,捕捉幼儿在园生活与游戏的美好瞬间,感受孩子的成长与快乐。在师幼互动中看见彼此,教师除了与幼儿有温度地互动之外,还能记录并总结幼儿每学期的发展趋势,全面展现幼儿动态发展的全过程。

教师发展留痕。通过平台观察评价与园所管理功能,为教师提供线上及线下多种教研场景,支持在线对老师撰写的观察分析、教育支持策略和对家长的建议进行点评、评优。便于园所管理层随时了解教师记录的活动现场,了解教师不同阶段的观察情况,通过分析观察记录数据报告、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情况与困难点,及时进行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多元评估助力。灵活运用平台中多元评估方式与内容资源,依托平台内置的评估体系,科学客观地完成观察评价,帮助教师在实际观察中更好看到幼儿发展需要,通过评价数据中呈现的幼儿学习与发展特征,灵活进行价值研判和策略调整,让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发展做到“心中有数”,借助行为实例,帮助教师更好理解每个水平阶段内的表现,通过对比更好促进幼儿向下个水平阶段发展。

家园同频共育。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一对一即时沟通,通知和分享既可以一键送达,又可以及时了解查阅情况,使得信息同频更有保障。教师和家长还可以在平台上通过文字、语言、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真实客观记录孩子日常表现,使得家园双方都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实现同频共育,更好地协同商讨更具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2.微信公众号宣传推广

“微时代”的到来,我园积极赶乘时代东风,利用公众号作为园所宣传主阵地,结合微信群、家校通等现代信息化网络工具,向家长呈现幼儿在园活动,如园所动态、晨间播报、自主游戏等,这些家园互动的新途径与方式很好地增进了家园间关系。我园作为省“书香校园”,非常关注幼儿早期阅读的宣传与推广。利用微信群定期向家长宣传、推广“书香校园”活动,鼓励家长微信扫码参与图书借阅,通过网络平台为家长推送绘本故事、亲子活动方案,为家长更好地科学育儿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服务。

四、赋能:数字化教研实现教师质的飞跃

(一)“E学习资源中心”网络共享

为适应数字化教育发展需求,加快教师数字化转型,我园建立数字化课程资源库“E学习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研学同步、多媒体运用,创新应用融合,实现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

资源共享。我园根据实际需求,建立符合幼儿园发展体系的信息资源教育库,实现园所资源动态生成,分类存储幼儿园环境创设照片、教学视频、教学活动教案、教学游戏、幼儿活动及幼儿学习操作课件等,为教师数字化课程开发提供借鉴参考。构建幼儿园专属网络信息资源平台,进一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综合应用与智能教学能力,为幼儿营造良好教学氛围和环境。

多媒体创新。近年来,我园致力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学件,探索新型教学模式,逐步实现幼儿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为幼儿学习与发展提供多元教育环境和有力学习手段,如搜集幼儿日常活动照片、录像等制作多媒体展示课件及幼儿自主学习操作学件。其次,我园高度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有多位教师在国家、省、市信息化教学、课件、微课评比中获奖。录制教学视频案例上传省幼儿园游戏视频案例资源开发与征集活动网站,申报市级规划课题《幼儿养成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研究》获宿迁市教科研成果一等奖。

办公自由。“E学习资源中心”为教师日常办公提供便利条件,教师通过各自用户名和密码登录“E学习资源中心”上传教案、论文和课件,完成教师电子备课、网上办公,实现校内资源共享,充分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和质量。   

(二)网络化培训研学同步

网络审议。数字化网络学习平台为更多教师提供交流与学习机会,通过信息共享实现研学同步。如,在网络集体课程审议中,参与教师既可以通过数字网络进行开放研讨,也可通过共享文档对活动设计及课件进行同步修改,借助数字化教研平台打破时空限制,实现云端共享。

跨园教研。我园现已形成“一园六址”的集团办学模式,近年来,园所不断完善集团化办学机制,加大资源统筹力度,通过数字化建设,打造跨园区教学深度融合教研模式。同时打通集团各园区、各部门之间数据壁垒,通过实施教研“面对面”,使跨园教研各环节分工更清晰,不同人员均可在不同地点、同一时间参与教研活动,让所有教师都能在跨园教研活动中“跑起来”。

随着数字时代来临,数字化技术走进园所的学习环境,改变着幼儿、教师及家长的生活、游戏、学习和互动方式。我园在积极推进学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进程中,积极培养幼儿及教师的数字素养,在不断完善教育数字化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有效落实教育数字化行动,实现自身高质量跨越发展。未来,我园将以教育数字化转型为契机,继续推动“互联网+教育”应用创新,助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