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顺应信息化发展趋势,教师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转型的重要力量,需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技术带来的变化。如何巧妙地借助信息技术赋能日常研训,帮助教师专业不放松、成长不脱节,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新的课题。基于实际,我园变革传统研训形式,开始尝试“互联网+”模式,力求做有准备的教师和有张力的教研。
云采集,了解研训需求
我园规模较大、教师数量多、层次不一,对研训需求也不一,为了让日常研训可以切实满足教师的真实需求,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我们设计发放了调查问卷,开展前期数据采集并进行细致分析。
以本学期针对研训内容及模式调查为例:
在研训内容上:全园93%的教师希望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识别幼儿的能力”,86%的教师希望有更多“班本化案例分享”,63%的教师希望有“好书推荐”,74%的教师想了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各场景的应用”,还有老师希望对班本课程开展、家园沟通的策略等能有专项培训。
在研训模式上:83%的教师喜欢读书交流,76%的教师希望进行专题教研,50%的教师希望得到一对一指导,89%的教师认为自己需要专业引领。
只有了解了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才能选择适合的模式来支持教师的个性化发展。通过这样的前期调查,让我们对教师的需求有了真实、全面的了解,并以此来制定日常的研训计划,从老师们最急需的方面入手,让研训有据可依,为开展好研训工作指明了方向。
云共读,开启脑力激荡
阅读,是幼儿园研训的常见活动形式,是教师提升自我必不可少的学习方式。信息化时代,开启“云端共读”,利用难得的静心时刻,让专业书籍引领我们探寻儿童的内心世界。
幼儿园孩子年龄较小,离不开老师的照顾与陪伴,频繁组织教师开展集中性活动,不利于日常班级保教工作的开展。所以教师先自主利用碎片时间进行阅读,然后再参与到园部相应的主题研训中就不失为更灵活好用的方式了,既可以营造全园的阅读氛围,又可以激发教师的阅读主观能动性。比如,园部在微信小程序“全民读书打卡”中发布阶段阅读章节及要求,全园教师便共同开启了美好的阅读之旅,每位教师可以自主自愿进行参与,随时发布自己的阅读体会、学习笔记、心得感悟,文字图片、音视频不限,不同教师不同角度的理解,精彩纷呈,随后园部管理层又通过主题研训进一步引领大家开展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层对话。这样利用碎片化时间,集中与自学相结合、精读与通读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活动相结合、自主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的多样化的阅读研修方式,既是对个体阅读的促进,也在学习、分享其他老师观点的互动中产生新思考,使得自我认知更丰富、更有效。
在每周共读中,大家一步步靠近儿童心灵,逐步充实和拓展理论认知,个体的精神得到滋养,集体的内生动力也得到激活。
云工具,促进专业成长
观察评估是教师专业能力的重要体现,只有看到孩子的需要,看到孩子的兴趣,发掘出教育的价值,才能为幼儿提供更加适宜的支持。通过调查反馈,我们发现,老师对于如何识别幼儿的学习,给予适宜有效的支持存在很多的困惑。对于教师如何做好观察评估工作,虽然也开展了相应的培训、提供了记录模版,但是记录不及时、分析不到位、策略不准确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园部对于观察质量的把握、观察分析的数据运用也不够充分。
信息化时代,幼儿园观察评估工作也应更系统、更智能化,如果没有合适的观察评估工具,就会像没有计划和反思的教学一样,很难保证有切实的成效。我园在对“一起长大”App的观察评价系统做了充分的了解后,邀请其专业讲师围绕系统的核心功能开展了培训研讨,以期运用好的工具、更好地开展观察评估工作。同时,园部也组织教师开展多次沙龙研讨,围绕不同教师记录于平台里的具体案例进行集体剖析、或研讨如何运用评价系统里的量表支架、或讨论对应《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如何分析幼儿行为等,只为把观察评估工作落实到教师的日常工作、落地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基于日常活动的观察评估研修。我园对于幼儿的发展评估,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环节中,如在户外运动、进餐、盥洗、自主游戏、谈话、阅读、表演等不同活动中,教师大多采用自然观察的方法进行。如在开展“我的后台生活”小组项目式活动时,教师在散步、整理、进餐等生活环节中进行了自然地观察与记录,另外,还借力个案跟踪观察记录、区域游戏观察记录等,进行日常观察,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幼儿行为表现和活动中积累下来的建构、美术等表征作品,都作为了评价的重要依据。随后,我们开展了儿童画解读、班本故事分享等专题研修,在指导教师科学地开展观察评估的同时,进一步讨论如何有效推动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基于课题研究的观察评估研修。“我是小农夫”劳动子课题组对幼儿的种植劳动行为进行了观察与评价。劳动既是儿童经验的来源,也是儿童学习经验的目的,教师通过习惯打卡和亲子活动了解幼儿在家进行种植劳动情况,在幼儿园也侧重幼儿在种植劳动中观察记录。研修过程中则以《指南》为评估体系参考,结合课题的研究方向对评估维度进行重新分析与选择,针对专项的观察评估匹配更为适宜的评估指标,从而从观察实录、观察分析、评估内容、教育支持策略四个方面更有针对性地对幼儿的劳动发展水平进行讨论,同时也思考如何为家长提供有效的教育支持策略。
基于调研分析的观察评估研修。每个学期在平台内完成的阶段性综合评估是我园制定幼儿学期、月、周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例如学期初制定体能锻炼计划表时,各班教师会依据上学期末的综合评估报告进行分析,根据健康领域的评估结果进行溯源,可能是某一篇观察记录,可能是某位家长的家庭时光,通过面上的扫描与点上的深描,找到每个目标下最需要被关注的孩子和每个孩子在发展过程中最需要被关注的那个目标。然后再通过集体研修,群策群力,讨论如何支持幼儿发展的有效策略。
通过智慧的观察评估工具,我们整合着对儿童的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而基于平台的这些形式丰富的观察记录和科学客观的数据分析,则为教师的研修提供了更为真实的素材,更为有力的抓手,实现了更有质量的观察评估。
高效便利、多元融合、资源丰富的云端研训方式,为教师构建了互通互联、多维立体、开放自主的学习场,实现了互联网学习的教育新生态。未来,我们将继续根据教师实际所需、幼儿成长所盼、园所发展所要,开展具体而有针对性的云上研训,架构方案,自主选择,聚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