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教育数字化是党的二十大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事关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强国的国家战略行动。经开区站在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高度落实课程游戏化,积极贯彻落实教育数字化改革要求,以数智技术驱动教育教学变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赋能园所治理、教师成长、课程建设,助力经开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经开教育概况

经开区成立于2019年1月,是无锡市的新核心,区域教育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和独特的区位优势,区党工委管委会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确立了“建全市最好的学校、办全市最好的教育、创全市最好的品牌”的核心目标,致力打造“全阶优质、全域均衡、全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体系。现有幼儿园26所,智慧校园覆盖率100%。经开教育充分借力区域科创产业优势,先后投资3亿元,实施智慧教育和城域网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因材施教等项目,建成全省唯一的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体系;聘请专业服务团队助力拔尖人才培养,形成“大众+小众”双线并行培育模式。

二、经开教育数字化赋能的实践创新

(一)探索“纵横式”数字化创新机制

区域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出台《无锡经济开发区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构筑以“生态互联、全域协同、立体感知、持续进化”为典型技术特征的教育智能体,引领学校积极探索“教学个性化、教研协同化、评价科学化”的教育应用体系。在此基础上加强两方面的工作机制建设。一是组建工作专班,纵向深入推进。设立1个人工智能教育项目中心组,下设领航园2所,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应用,积极探索区域智慧教育新样态。二是加强多方合作,横向联动赋能。与江南大学合作,成立“太湖人工智能研究院”,与华东师范大学共建基础教育创新改革试验区,与科大讯飞、优必选等知名高新科技企业合作,多层级、多维度开展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发展。

(二)建设“立体型”数字化教育底座

全域配备高性能新质算力基础设施,建设“万兆到园、千兆到点”的双链路网络,高效承载“园园”智慧互联、在线教研等应用需求。在此基础上,构建“1+1+N”教育数字治理体系。即1个教育数字基座、1个GIS教育宏观管理驾驶舱和N个教育督导系统、入园匹配预测系统等特色应用。在管理层面,区园两级平台打通应用数据壁垒,实现各类信息的统一归集、分析研判和综合处理,为区内幼小衔接、学前阶段评估等高效治理提供有力支撑;在教育资源建设层面,幼儿园实现AI绘本阅读全普及,建立园区两级绘本活动数据统计系统,提供智能阅读机器人阿尔法蛋440个,可识别绘本2.5万余册;在信息化手段配置层面,幼儿园配备符合幼儿学习能力的人工智能设备,拥有舞蹈运动、语音交互等功能的“悟空”机器人、大型人形机器人等,实现智能化教学支持,提高幼儿学的兴趣。

(三)打造“全方位”数字化应用场景

1.建立精准评价系统。打造教师、幼儿园管理驾驶舱,构建三维全息画像,提供数据驱动的策略建议和精准的实施反馈。伴随式采集教师基础信息、教育教学过程、教研成果等数据,为教师精准画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伴随式采集园所全场景海量数据,形成智慧校园画像,为学校问题诊断和分析决策提供依据,实现对区域园所管理、监督和服务的全面优化与升级。教育评价和技术融合,教师运用平台,图文+视频多种方式记录幼儿的生活、学习,伴随式观察、记录、评价、支持,生成“观察记录数据报告”“幼儿发展数据报告”,分析班级发展整体情况以及幼儿各领域在不同表现行为阶段的分布情况,为幼儿发展提供有效策略。

2.驱动课程建设创新实践。以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核心,挖掘和利用包含丰富资源与多媒体元素的环境,助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AI阅读专用室、班级阅读区等多场景运用阅读机器人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集体、小组、个人的人机交互式学习,探索基于数据的AI早期阅读模式新样态。编程活动机器人、“贝板”益智玩具等,与区域活动、项目活动融合,开展实物编程等活动,培养幼儿思维宽度及灵活性、创新性。晨检机器人通过人脸识别,实时呈现身高、体重、体温等检测结果,赋能幼儿健康管理;智能体适能设备采集幼儿户外运动量等数据,智能饮水系统恒温防烫,内置智能芯片,以AI大数据记录幼儿喝水轨迹,实时向家长“传输”幼儿在园饮水情况,形成班级幼儿生活、游戏、运动情况追踪体系。打造科创体验馆,将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空间环境与课程内容深度融合,运用希沃智能交互平板、平板电脑等智慧手段,将游戏精神融入课程实践,为未来发展做准备。

3.打破壁垒云享智慧教研。搭建学前教育资源平台局域网,累计上传优质资源400余个,用户数达到8000人左右,融合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逐步形成区域课程实践质量评估性工具、课程实践指导意见、资源利用典型案例等。教师和幼儿园既是资源的使用者也是资源的评价者,可从资源库中寻找、选择资源,并在使用中不断吐故纳新,推进共享资源的丰富完善,过程性研究中反哺课程建设,助推区域园本课程建设的内涵发展,师幼经验自然生长。

4.加力教师数智研训。以智慧教育人才梯队建设为抓手,建立“融合、示范、领军”三级师资培育体系,面向全体教师开展融合型数字赋能培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适应未来教学需求;面向骨干教师开展示范型专题培训,促进人工智能支持的多领域融合创新,实现提质增效;面向管理者开展领军型课程培训,提升数智领导力,加速推进园所教育数字化转型。开展以实践为导向,依托真实活动场景的AI应用实战化培训,持续提升教师常态化开展数字化教学、管理、教研以及评价的综合能力,建设一支主动适应未来发展的数智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为提升区域智慧教育水平提供人才支撑。

三、成果与成效

(一)数字化赋能幼儿发展

经开区紧扣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数智资源的加持下,基于深度学习的机会与条件,幼儿通过多感官、情境融入、人机协同的互动与实践,自由自主、愉悦的增强关于人工智能的具身体验,以更丰富、多元的形式经历有意义的学习。如利用编程机器人设计游戏规则、行进路线,提升创新思维、批判性思考、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从浅层记忆走向深度理解;AI阅读助力幼儿循着自己的阅读习惯、能力和节奏进行阅读,生成班级和个别化的阅读报告,有利于幼儿得到个性化反馈和指导,促进幼儿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必须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

(二)数字化赋能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深度参与数字化创新赋能,革新教育观念,通过数字化手段观察并收集幼儿的行为动作及与人、事、物互动的数据,基于数据分析,深入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利用数字技术获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评价数字信息和资源,发现分析问题、优化设计、诊断改进、评价引领,从“经验式”教研走向“实证式”教研。教师利用数字技术优化、创新和变革教育教学活动的意识、能力和责任不断增强,在区级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评优活动、区级推进会中积极展示交流,多个案例在市中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优秀成果与典型案例等评选中获奖。

(三)数字化赋能课程建设质量提升

数字化探索推动园所教育设施设备升级,驱动园所课程建设质量提升。依托各类智能终端设备和网络,通过数据驱动循证式改进,实现保育教育水平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积极寻找“资源”与“课程”的有效联结,自主研制包括阅读模块、活动描述、技术要点、幼儿发展指向等的《阿尔法蛋阅读机器人使用手册》,根据可视化呈现结果提供即时反馈与评价,重构阅读环境,变革阅读样态。以一块屏幕连接两个教育的平行世界,将本土教育资源通过线上直播等创新方式,与青海、贵州等幼儿园实现资源共享共建。形成家园社“三位一体”科学育人模式,利用家长资源、江南大学高校优势及区内人工智能基地等场馆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实现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全面链接与共享。

(四)数字化扩大区域教育影响

经开区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开放、互享、互动的教育生态,展开未来教育理念的创新性探索,为全区师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实现优质课程内容共建共享,同时面向家长提供学习资源服务,促进教育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治理的效率和精准度,向贵州、安徽芜湖、苏州等省内外地区辐射、传播先进经验和成果,提升区域教育的影响力。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深刻认识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意义,积极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经验,立足我区实情,瞄准问题所在,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深化数字技术赋能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