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站位与愿景:国家战略与区域需求下的资源平台构建

1.基于国家发展战略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近年来,党中央围绕教育现代化、教育数字化转型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推进教育数字化变革,以数字教育赋能教育强国建设。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信息技术的驱动,重点应该落实在应用场景的建设和应用上。

2.基于区域发展需要

从区域学前教育发展层面看,构建科学、适宜、有效的区域课程体系对推动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2022年,我区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内涵建设项目《幼儿园“蓝本”课程域本化实践研究》,区域课程体系构建迈出了重要一步。在区域课程建设过程中,建立一个高效、互联的学前教育资源平台,实现教育资源的即时共享与共建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我们期望资源平台能够满足这两个基本需求:一是实现年段间资源共享,打破大、中、小班课程资源之间的壁垒,实现教育资源的无缝对接和融通。二是提供充足的存储空间,解决保存文本、视频、图片等教育资源时空间不足的问题,确保所有资源都能得到智能化的妥善保存和分类。

为响应需求,我们与一起长大(上海)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于2023年6月开发完成并正式启用了“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前教育资源平台”。该平台不仅有效解决了资源管理和共享问题,在实践中还有效助力区域学前教育的均衡发展和高质量建设。

二、架构与创生:构建综合性资源平台以支持教师成长

“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前教育资源平台”是一个专为区域课程和教师成长设计的综合性资源平台。该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四个板块——“‘主题+’课程资源”、“专业提升”、“区域教研”和“评估工具”,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发展支持。

“‘主题+’课程资源”板块:此板块是平台的核心,它汇集了区域2.0版大、中、小班6个学期的34个主题课程资源。每个主题都配备了包括主题方案、实施导图、主题谈话、集体教学、课程案例、评价工具、本土资源包、音乐、美术、文学作品和秒懂百科等11个资源包。设计这些板块的意图是为了解决教师在课程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资源匮乏的问题,提供一个丰富的课程资源库,使教师能够便捷地获取和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灵活建构园本化、班本化课程。如大班主题“种子的秘密”资源包中的“秒懂百科”就有“种子是如何传播的、水稻的一生、玉米为什么长胡子、如何制作麦芽糖”等各种资料,为老师在实施这个主题时,拓展贮备大量的知识和技能。

“专业提升”板块:该板块分为视听区和阅读区,旨在为全区教师提供课程建设和实施中所需的理论和实践学习资料。这里不仅有专家讲座视频,还有区内教师的优秀经验分享和课程案例。这一板块为教师提供了持续学习和自我提升的机会,为优秀教师提供展示和交流的平台,大大激发教师的创新实践,提升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区域教研”板块:此板块包含了区级教研和六大片区教研的内容,主要展示了近三年的教研过程性资料。这一板块的设计目的是为了留存教研资料、展示教研过程、优化教研内容、提升教研质量、共享教研成果。实现教研助推教师专业成长。

“评估工具”板块:目前,该板块内置了三套幼儿发展评价工具,供园所和教师借鉴选用。设计这一板块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发展需求,更科学地评估幼儿的发展情况,从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支持。

通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根据平台的数据统计,我们发现音乐和文学作品资源受到了教师的广泛欢迎。教师们经常浏览和下载这些资源,并在教学中引用。数据显示,音乐资源的下载量在过去一年中增长了30%,而文学作品资源的引用次数也增加了25%,这表明这些资源在教学实践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图片1.png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前教育资源平台”通过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专业支持,不仅解决了教师在课程建设实施中遇到的问题,也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带来了整个区域保教质量的有效提升。

三、实践与提升:资源平台在教育实践中的效能展现

(一)链路构建:区域至家庭的互动与管理提升 

我们建立了一个从区域到园所再到家庭的完整链路,形成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管理机制(如图)。这一机制的建立,不仅提升了教师的参与度,也增强了家长对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支持和理解。

图片2.png

教师层面,教师的案例、策略等优质内容被收录进区级平台,这让教师的努力被看见,提升了他们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例如,富士康幼儿园的教师们在审议“我的家乡-淮安”主题时,根据园所特有资源调整了主题名称和实施线索,形成了独特的园本课程方案。这种参与感和被认可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更加主动地参与课程实践。

家长层面,平台成为了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和教育理念的重要窗口。通过平台,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园活动,学习科学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孩子的教育过程中。

(二)课程深化:园本与班本的课程实施与优化 

资源平台为区域课程的园本化、班本化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区级层面,专兼职教研员带领团队审议并筛选资源,形成区级“主题+”课程实施方案,为各园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园级层面,园长和教师团队基于可用资源细化课程方案,确保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可选择性。班级层面,教师根据幼儿的经验和兴趣需求,动态调适课程内容,形成了丰富的班本课程资源包。

(三)教研拓展:多层级全覆盖的教研模式创新 

平台的建立为教研模式带来了显著的改变。多层级教研,包括区级的通识培训、片区的专题研训和园所的问题研讨,实现了点面结合和个性化教研。全过程教研,从学期初的计划审议到学期末的成效反思,形成了一个循环往返、螺旋提升的过程。全覆盖教研通过线上直播和资源平台的开放,确保了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实现了全区共建共享、共生共长。

(四)评估支持:教师成长与幼儿评价的双向提升

平台内置的评估工具为教师开展多元评价提供了支持。例如,深圳路幼儿园的季倩倩老师利用平台的“观察分析库、策略库、建议库”三个支持库,对其小班的“小小花艺师”区域活动进行了专业的分析解读,这一案例在全区范围内赢得了高度赞赏,并被“一起长大研究院公众号”选录面向全国更多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这不仅提升了教师的专业能力,也为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评价和支持。

通过这些实践,我们看到了资源平台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优化课程实施、创新教研模式以及支持幼儿多元评价方面的显著成效。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平台的功能,以实现区域学前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四、反思与展望:数字化赋能下的教育发展

通过建构“淮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前教育资源平台”保障了区域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实现了教研的有效与及时,有针对性地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引领园所开展教育评估,实现区域学前教育优质发展,初步形成数字化赋能的区域样态。

为了更完善和高效地利用区学前教育资源平台,我们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探索。

1.提升信息化工具的时效性与有效性

我们计划在区资源平台上增设“问题研讨”区,以便实现线上的及时教研。这样,教师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在幼儿园内无法解决,可以在区级平台的“问题研讨”区提出。专兼职教研员和其他教师可以通过跟帖提供帮助和建议,实现区域内的及时交流和智慧共享。这种线上交流模式将打破时空解决即时教研的问题,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针对性。

2.激发园所和教师的自主性与创造性 

区级平台的主要作用是提供资源、支持和促进交流互动,而课程的生发、教师的发展以及幼儿成长研究的核心仍然在园所。因此,我们未来的工作重点将思考如何依托平台数据形成考评机制,激发园所、教师的自主性、创造性。

3. 延伸课程理念至家庭,加强家园合作  

为了进一步将课程理念和实施延伸至家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念,并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我们需要更完善的技术和更高的管理水平。我们期待通过平台的进一步发展,能够为家长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育儿指导,同时为教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

总体而言,我们期待区级平台能够成为支持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园所创新发展、加强家园合作的重要工具,为区域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贡献力量。相信随着平台的更加完善,我们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教师、园所和家庭,共同推动区域学前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