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婴幼儿亲子早教活动探索
天宁区教育文体局教育科 倪群
钟楼区盛菊影幼儿园 承绿野
历史的车轮将我们带入了崭新的世纪,事业的发展也将我们领入了全新的领域,那就是大力提高托幼一体化水平,逐步构建0-6岁完整的学前教育体系,把素质教育的视线延伸到儿童人生早期。0-3的儿童的早期教育,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学习,去实践,去思考!
怀着开拓事业的满腔热情和渴求新知的强烈愿望,我们依托政府的支持,多部门联动,社区参与,在天宁、钟楼两大主城区构建了网络型的早教平台,在师资培训、课程建构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实践。天宁区成立亲子园或亲子俱乐部15所,几年来,0-3岁婴幼儿参加各类亲子活动21761人次,受教带养人员22804人次。天宁区北环幼儿园的“贝贝亲子俱乐部”、天宁区红梅幼儿园的“阳光亲子园”、天宁区翠竹幼儿园的“智慧竹亲子园”、机关幼儿园和钟楼区盛菊影亲子早教中心已赢得了社区的认可和0-3婴幼儿家长的欢迎。天宁、钟楼两区创建“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工作圆满达标,已通过验收。在早期事业发展的同时,早期教研也紧紧跟上,我们有心探索0—3岁早教亲子活动,切实提高婴幼儿教养质量。
花絮一:发展适应性课程——让宝宝迈出人生精彩第一步。
早在2004年9月,天宁区托幼办公室申报的课题《0-3岁婴幼儿发展适应性课程的研究》被立项为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3年来,北环幼儿园、红梅幼儿园、丽华三幼、艺术幼儿园和北南幼儿园组成一个研究团队,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共享、经验共享,围绕早教目标,初步构建出“回归自然,遵循天性,认同差异,顺应0-3岁婴幼儿成长和心理发育的自然法则,关注0-3岁婴幼儿情绪情感、语言、动作智能四大块的发展和成长环境的科学设计,建构有序的、整体的、可操作的、动态”的课程模式。
各子课题组幼儿园定期开放研讨课和示范课,以这种方式来推动课题研究的深入。为了提高活动设计方案的质量,各园统一采取集体备课的形式,大家根据自己收集的早教资料,围绕各月龄段婴幼儿的特点和亲子活动的设计要求,共同讨论、推敲每个环节,每句指导用语,每个活动方案都凝聚着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园相互间的研讨活动结束后,我们总课题组都要组织老师对每次活动的开展进行热烈的讨论,哪些活动内容和方法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及家长的关注?哪些不能?原因何在?操作玩具何时出示才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材料的难易程度如何把握?每一个环节组织几分钟为宜?小年龄段与大年龄段孩子的区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家长提出了哪些深刻而尖锐的问题等等,通过相互的学习讨论、思想碰撞,亲子活动的开展一次比一次精彩,教师组织早教活动的专业能力也大大提高,逐步梳理出一系列具有本地区特色的婴幼儿教育活动方案。
各子课题幼儿园在课程设计方面,都很注重形成具有本园特色的活动。红梅幼儿园在经历了拼凑式、拿来式的课程模式后,发现了许多的不足之处,于是尝试把奥尔夫音乐教学、感统训练、美劳活动等融入到教学中,重视婴幼儿积极情感体验与培养;北环幼儿园主要以模块板块的主题教学为主,并将蒙氏教学理念和内容融入其中;艺术幼儿园和北南幼儿园着力研究对婴幼儿运动能力的培养,并形成了他们早教活动的组织模式,分为四个版块,即问候时光、运动时光、快乐时光、温馨时光。
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课题组再三斟酌几易其稿,终于在05年12月制定出台了亲子早教活动的评价标准。与3-6岁幼儿教学活动评价标准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一是增加了“环境材料”的要求“创设安全、卫生、舒适,充满亲情与温馨的和谐活动环境,具有潜在的教育价值;玩具和材料充足实用、多样开放,与幼儿现实能力相适应。”二是在组织活动过程中,要求教师要能够随时关注婴幼儿和家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觉察他们的需要,并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注重对家长的指导,做到讲解清晰,具有启发性,利于家长举一反三。三是增加了“婴幼儿状态”和“家长状态”的评价,活动中力求达到“家长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对活动保持浓厚的兴趣;能清楚地理解每个环节的目标、意义及内容,科学育儿水平有提升。”
课题组艰辛的研究一方面积极引导了社会关注0-3岁婴幼儿教育的程度,使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早日在常州地区得到普及,另一方面初步梳理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并具有一定推广价值的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体系,既有效促进了婴幼儿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又为本地区其他幼儿园提供了实践经验的借鉴,同时帮助家长及教养人员提高了科学育儿水平。
花絮二:暑期新生亲子活动——让宝宝提前完成入园过渡期。
06年6月,课题组精心设计挑选出一批活动方案,面向全区亲子教师开展了解读,从方案的设计理念、组织过程、活动的细节处理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介绍,从而全面启动了我区暑期新生亲子适应体验活动。06、07年暑期全区22所幼儿园共有1612名新生参加了亲子适应体验活动。
有的幼儿园采用每周一次活动的形式,有的幼儿园采用8月份每天半天活动的形式,开展的亲子早教活动可谓精彩纷呈:有开发智力的“拼图”、“搭桥”比赛,有发挥创造的“妈妈的围裙”,有锻炼体能的“投篮”、“运西瓜”、“宝宝力气大”比赛,还有培养合作能力的“开飞机”、“划小船”等比赛。活动富知识性、娱乐性、创造性为一体,宝宝们与自己的爸爸妈妈在一起尽情地放纵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大胆地游戏,尽情地欢笑。
课程设置遵循科学、先进的早教理念和方法。做到“亲爱儿童,满足需要;以养为主,教养融合;关注发育,顺应发展;因人而异,开启潜能”,强调以开心、开口、开窍为序;以健康、安全、养育为首;以过程、差异、潜能为重。在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做到四多四少,即“多满足,少要求;多关注,少教育;多自然,少刻意;多个别,少集体”。同时,我们还按照幼儿园的生活作息时间表(从入园的晨间活动时间到早点时间、游戏时间等方面),让婴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让家长了解并配合纠正孩子在家的不良习惯,为适应幼儿园生活奠定基础。
通过亲子班的学习生活,9月份进入幼儿园的婴幼儿,大大减少了以往“哭闹”的现象,缩短了适应的时间。以前,托班幼儿的适应期为一个月,小班幼儿为两周,如今托班已缩短为两周,小班缩短为一周。而且都能主动与老师打招呼,愿意和同伴交流,有的婴幼儿甚至能记住老师和一些好朋友的名字。在生活方面,会主动告诉老师自己的需要(如:要上厕所、要喝水等),会主动学习生活技能(如:自己吃饭、自己喝水),同时还改掉了一些不良习惯(如:喜欢用奶瓶喝水、喜欢自己的依恋物品、喜欢吃手指等)。
花絮三:社区借力——早期教育资源共享
开放的免费的社区妈咪课堂和亲子体验活动是钟楼区盛菊影幼儿园早教中心的特色活动。从家长的反应看,他们普遍需要‘早教’,家长们对新涌现的一些早教机构却很陌生,而社区在促进二者关系上无疑大有作为。”借用社区的网络资源和对居住地人口的固定联系,幼儿园积极的将先进科学的教育观点推广,是幼儿园一贯的资源合力意识。
盛菊影幼儿园许多骨干教师基本都轮流着参加了社区妈咪课堂的讲座,社区还真会翻花样,有时邀请60多个孕妇来听课,早教中心就针对性的讲关于孕妇期间准妈妈的科学胎教;有时又请来80多个老头老太,早教中心于是和她们讲讲隔代教育的利和弊。
钟楼早教中心的亲子体验活动是由幼儿园与家长预约,利用幼儿园温馨整洁的活动环境,组织针对性的亲子活动,让家长陪伴孩子渡过一段轻松愉快的学习时光。一套看似简单的亲子体操,育婴教师却要花许多时间指导宝宝们边念儿歌边做动作,六七个孩子做得参差不齐。练完亲子操,育婴师叮嘱家长,回去要多练习,可以培养婴幼儿语言、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让“早教”走进社区,在盛菊影幼儿园工作的育婴师们更感到有了用武之地。“社区是一个连接点,将早教知识的传与播两段紧紧连接到了一起。”虽然到社区的讲座都是无偿的,指导也是免费的,教师们还都要运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但是她们都很乐意参与这样的活动。因为,了解“早教”的人越多,越有利于这门学科的良性发展。作为幼儿园的老师,就更乐意看到更多的有利幼儿园健康、积极的向上发展的教育大环境。